红谷滩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的报告
红谷滩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詹红跃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委起草了红谷滩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红谷滩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谷滩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六稳”“六保”【1】工作全面落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谷滩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财政总收入104.87亿元,同比增长2.7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21亿元,同口径增长4.66%,同比下降3.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5%;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81%;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3%。
(一)强产业促升级,发展实力持续壮大
1.现代金融蓬勃发展。新引进中国人寿养老保险江西分公司、中航证券江西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119家,总数达1233家,汇集了全省80%以上的法人金融机构和省级区域性总部,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为主体,股权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兴金融业为延伸拓展,区域性资本交易平台、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的金融业发展格局。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55.28亿元,贡献税收24.95亿元,金融产业体量和占比均居全省各县区首位,已成为全省金融机构集聚度、贡献度和活跃度最突出的金融商务区。
2.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力做好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基础大提升。以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为契机,聚焦招大引强,上海乐相科技、深圳瑞立视多媒体科技、广州玖的数码科技3家中国VR50强企业抢滩入驻,全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838家,总数达到4002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等平台,线上线下培训数字科技企业120家,人员3.8万人,助力科技企业培育人才。打造了以华为区域总部、科大讯飞江西总部、阿里巴巴江西总部、紫光智慧教育全国总部等为代表的科创总部集群,以腾讯安审中心、倬云数字、数字江西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集群,以东华软件、麒麟软件、软通动力等为代表的软件研发产业集群,以美翻跨境电商产业园、仟得流量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流量经济集群,“一城九园多点”【2】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3.商贸文旅加速壮大。加快打造品牌,不断唱响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米粉节、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一批国家级展会品牌。支持文旅会展业加速壮大,获评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展会47场,观展人次超百万。持续推进红谷滩区赣江新天地、万达金街等市级高品位夜市街区建设,不断丰富“夜游”“夜赏”“夜品”“夜购”“夜习”“夜健”等“六夜”经济。地铁·万科广场对外运营,全省首家盒马鲜生盛大开业。
4.市场活力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2:11.3:88.5。新增市场主体14792家,总数达56807家,企业年度新增和总数位列全省第1。全区一套表调查单位达508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集聚区5个,市级集聚区6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
(二)抓项目强保障,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1.项目推进提速增效。扎实开展“项目大会战”活动,全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区152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2146.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336.4亿元。VR科创城等6个省重大重点项目,华润万象城、南昌澳世汇文化艺术博览园等12个省大中型建设项目,中唯商业中心、莱蒙都会购物中心等56个市重大重点项目,均提前完成全年投资。南昌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我区南昌平安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产业园、用友南昌产业园三期等一批龙头性项目相继开工。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一期、地铁万科广场、泰康之家赣园一期、启华学校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2.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全区五个招商战线聚焦“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商贸文旅、总部经济”四大产业,引进入统亿元以上项目65个,总投资额约610亿元,其中“152”项目创历史新高,投资100亿的南昌平安金融中心、投资50亿的和昌熙梦城、投资20亿的绿地会展之窗等8个龙头性项目相继落户。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
3.项目要素保障有力。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健全和完善“项目责任人日调度、部门属地负责人周调度、分管领导半月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重大问题随时调度”四级调度机制,推行“六个一”工作法【3】,践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工作。出台《红谷滩区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试行)》《红谷滩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控制标准(试行)》等项目管理办法,从项目建库、管理、推进、协调、调度、考核等方面对全区项目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完善。组织项目专题调度会和现场调度75次,216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三)促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1.重点改革顺利推进。全省率先上线“赣服通”县区分厅4.0版,打造“免证办理”政务服务大厅,482个进厅事项实现全覆盖。全省率先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半分钟查报告。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四枚印章”免费送,为5757户企业节约资金188万元。全市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破解“疑难杂症”17件。实现“惠企政策一窗受理”,设立3000万元动态资金池,兑现惠企资金4447.36万元。出台支持国有平台发展的“21条意见”,做实做强做优做大区城投公司。出台红谷滩区综合治税实施意见,调整镇(街道、管理处)财政管理体制,成功上线并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功举办全区“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成功入选《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1)》,位居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88位,为江西省唯一进入榜单的市辖区。
2.创新发展活力迸发。区财政预算科技投入4523万元,同比增长39.9%;全社会R&D经费【4】投入强度提高到1.25%。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总数达到173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同比增长43.25%,总数达到255家,在全市位列第3。新增省“双千计划”【5】人才项目2个、市高层次人才项目7个。技术合同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70.6%。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15件,位列全市第2。加强校地合作,浙江大学南昌研究院成功进驻,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4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95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个)。启动前湖大学科技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规划,增强留用人才要素资源的有效供给。
3.开放格局不断提升。积极推动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丰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产业协调、会展商贸、校地合作、民生共建共享、文化旅游交融、农业合作、交通设施建设、人才交流”等八大方面的合作事项。积极主动“走出去”,注重“借船出海”,积极参加省首届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暨物联网产业发展大会、南昌VR科创城全球招商推介会等省市重大招商活动;加大力度“请进来”,成功举办了VR科创城全球招商推介会、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等精准招商活动,吸引、对接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四)抓建管提质量,城市管理持续优化
1.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完成九龙大道南延工程等7条道路共计15.6公里建设,打通新维瀚路、贸院路等4条“断头路”,改善区域道路微循环,推动了VR科创城周边25条路网建设,启动赣江北大道下穿京九铁路项目建设。完成了13万平米拆迁和47万平米4700余户安置房建设,利用8天时间攻坚完成沙井片区D4、D6地块征迁难题,国家试点利用集体用地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岭口路集租房项目快速推进。
2.城市品质有力提升。持续开展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注重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城市更新、特色彰显。高效推进赣江市民公园四期、绿地国博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开展拆墙透绿行动,新增闽江路、春晖路、劝学路、庐山南大道绿地面积23公顷。投入2800万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设置小区四分类集中投放点160余处。实现“马路本色”全覆盖,执行“以克论净”环卫质量标准【6】,冲洗、机扫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6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新建18座城市公厕,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633个,整改51处积水点位,完成铁路沿线环境11个重点点位整治工程。“智慧城管”【7】全年共受理市区两级数字城管案件45万余件,处理率达99.62%。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水平,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3.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达93.2%,同比上升2.5%。全力整顿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力落实河湖长制,清淤雨污水管道890公里,清理乌沙河、云溪水系淤泥量39万方,整治水系岸线护坡4.8公里,完成46个小区和前湖周边7所高校雨污管网混接整改。大力整治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沥青站、水稳站及砂场,规范了经营秩序和减少了环境污染。完成325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历次交办问题及信访件销号,销号率达到85.5%。
(五)惠民生增福祉,发展持续改善
1.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全年民生类支出29.72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5%。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全区新增城镇就业487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68万元,直接扶持创业203人次。开展28场10万人才来昌留昌“百场校招”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74场次。新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兑现人才落户和生活补贴665.4万元。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准备工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57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97人。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签约达到142622人,签约率达90%。实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为2325名困难群众购买防贫险,临时救助325人次。
2.公共服务更加优化。加快幼儿园网点建设步伐,努力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站西花园幼儿园、富力华庭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新增学位336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公办幼儿园占比率、普惠性覆盖率分别达85.45%、61.89%、99.09%。新龙学校、博雅学校等4所学校投入运营,全区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全区义务教育集团发展至23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7.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双减”【8】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由65家减少至13家。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江西儿童医院红谷滩院区正式营业。新增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2家养老机构、14个老年人助餐试点,家庭适老化改造160户;新增“1+5+X”社区邻里中心【9】12个,“十五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初步构建。建成各类托育机构45家,可提供托位近200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达100%,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1800余场,文化场馆服务总人次达近百万,全市排名第2。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完成。
3.社会治理更加精细。今年新建成智慧平安小区40个,总数达97个,近两年智慧平安小区刑事警情发案率同比下降58.3%,“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成效荣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实现生米镇“雪亮工程”【10】全覆盖。凤凰花园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飞虹社区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妥善处置了房地产风险,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稳定。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18岁以上全过程疫苗接种完成率99.5%。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综合来看,2021年红谷滩区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但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足;城乡发展仍不均衡,满足高品质需求的功能设施不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有待加强。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推动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按照区第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我区“作示范、勇争先”,彰显首府首区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内外环境和我区发展形势,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设置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衔接:一是与省、市2022年计划考虑相衔接。二是与区“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三是与全国百强区预期目标对比分析相衔接。
经过测算,对2022年预期目标,考虑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5%左右;
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左右。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南昌“一枢纽四中心”【11】目标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扛起首府首区责任,全面建设现代化红谷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以“五个聚焦”做好2022年经济发展工作。
(一)聚焦产业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校地合作,编制前湖大学科创城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推动建立专家智库体系,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基础教育基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力争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家,积极推进VR科创城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启动“人才特区”建设,制定区人才配套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双向交流,引导高校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
2.加速推动VR产业。办好第五届世界VR产业大会,力争大会签约金额超300亿元,力争新引进VR领域头部企业、知名企业超30家,实现智能制造项目落地“零突破”。依托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江西样板”,提升我区VR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优化九龙大道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九龙大道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VR展示中心、VR体验中心、华为软件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华为江西区域总部、软通动力虚拟现实创新应用研发总部、世纪华通XR研发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投产。
3.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完善金融产业生态链,大力引进全球性会计事务所、公募基金、消费金融等重点机构或区域总部,力争实现入驻金融机构和企业突破1300家,金融业增加值达315亿元以上;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用好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和企业上市加速器引导和培育功能,加快设立红谷滩企业上市引导基金,引进、培育一批优质拟上市企业。进一步深化金企对接服务,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项目资金投放;健全金融人才服务体系,深化校地合作、政企合作,推动成立江西产业金融发展研究院和江西金融人才服务中心,打造全省金融人才高地。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4.加快发展商贸文旅。围绕赣品、赣菜、美食、十大名小吃,持续开展赣菜“百城千店”活动。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持续举办“乐购红谷,悦享生活”等系列惠民促销活动。加快推进保利大剧院、华润万象城、明园中心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银泰新零售、盒马X会员店等精品商超签约落地,大力促进煌上煌总部大楼、华宏总部大厦、蓝城五星级酒店等引领性项目摘地落户。全力推进生米镇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力争把联泰滨江农贸市场和江报路农贸市场打造成全市星级市场。打造万达金街、铜锣湾T16、赣江新天地等4条夜间经济街区,支持红谷滩万达金街申报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力争净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100家以上。深度促进文旅商产业融合,力争打造1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全区规上文旅会展企业达37家左右,总营收力争达到150亿以上。
(二)聚焦项目落地落实,着力夯实发展后劲
1.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主导产业链,举全区之力培育、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以及带动性、创新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推进总投资1600亿元165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50亿元。重点推进南昌平安金融中心、VR科创城一期、保利文化艺术城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区综合康养中心、保利高尔夫花园小学、南大眼科医院新院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上饶大街涉枫生快速路立交及配套工程、抚州大街工程、萍乡大街快速化工程、明月山大道南延、赣江北大道下穿既有京九铁路工程、南昌VR科创城市政基础设施一期、赣江市民公园四期等重大城市建管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盛金融、铜锣湾二期、台商总部等一批项目早开工,加快促进江南温泉城商业综合体、世茂APM商业中心、现代服务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出形象,确保实现华润万象城、莱蒙都会商业中心、明园九龙湾商业中心等一批项目快运营。
2.深入实施招大引强。构建新招商引资格局,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推进五条招商战线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央企、龙头旗舰型企业等,完善“招商地图”,围绕金融、数字经济(含VR)、总部、商贸、文旅等重点招商方向,聚焦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开展招商,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天地、平安产业园、金地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力争新引进入统亿元以上项目超65个,总投资额突破650亿元。
(三)聚焦改革创新开放,持续激发内生活力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区城投公司做大做强,推动市场化经营、集团化发展、资本化管理,推动区城投公司资产总规模突破500亿元,净资产达155亿元,大步向“千亿企业”和“AAA”信用评级目标迈进。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推进商事制度创新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深入推进乡镇赋权改革,打造“优质高效、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加快研究出台企业服务、项目招投标、征迁安置、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还建房小区管理、城市综合治理等一批新机制。
2.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与中部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沿海发达城市先进城区、大南昌都市圈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活动、赣商大会、中博会等招商推介。全面深化与丰城市交流合作,推动开展飞地总部、商贸会展、校地合作、人才交流等落地落实。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举措,提高“赣服通”的宣传推广使用率,高标准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建成全区统一政务服务智能导航,“一次不跑”达到80%,“最多跑一次”达到95%。完善产业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支持政策,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执行力。建立红谷滩区企业经济服务网,打通信息孤岛。
(四)聚焦城市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功能品质
1.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赣江北大道下穿京九铁路通道工程、VR科创城25条道路、九龙湖综合管廊及九龙湖市政基础设施四期27条道路、红角洲二期路网建设,推进南斯友好路、赣江南大道等6条道路提升改造,打通江报路、圭峰大道、熙凤路等8条断头路。加快启动抚州大街、上饶大街涉枫生快速路立交及配套改造工程、萍乡大街快速化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争建成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新能源充电车位300个、装配式公厕16座。加快建设朱岗村、生米丰都B02地块等一批安置房,完成东城大道安置小区交付及扫尾工作。启动生米城中村改造工程,完成乡企城提升改造工程,龙王庙等小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
2.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大提升行动,合理布局建设农贸市场、社区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加速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对智慧城管二期规划进行优化提升,重点推动智慧工地执法、AI、监控、水务、路灯等“12大系统”【12】的建设。创新推广“物管城市”【13】模式,开展5个以上“物管城市”试点。持续开展街景街貌改造,建成1个国际化的美丽街区范例。持续开展违建临建、工地围挡、渣余土运输、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马路本色”行动,大力整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居民参与率达95%以上,启动建设凤凰洲、生米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坚决拆除新增违法建设,力争拆除1.35万平方米存量违法建设。
3.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精准防治、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等整治行动,PM2.5年均浓度保持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或好于2021年水平,地表水考核断面V类及劣V类水基本消除。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雨污管网整治,推进乌沙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推进前湖水系综合治理,前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加快推进生米南防洪排涝水系整治工程、九龙湖新城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启动编制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常态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建立环境修复与开发建设占补平衡机制。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后续整改工作,确保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历次交办信访件全部销号。
(五)聚焦社会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1.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年安排民生类支出超30亿元。实施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重点实施人大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力提供1.4万个就业岗位,力争新增留区就业大学生5000人、城镇就业人口7000人。巩固脱困解困成果,落实各级帮扶力量,持续用好防贫保险,确保“两不愁三保障”【14】,及时消除“三类人群”【15】返贫或致贫风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落实好城乡低保、残疾人帮扶、优抚安置、五保供养、慈善救助等工作,构建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做优做响“学在红谷滩”品牌,加快推进石钟山学校、科创大街北学校、金融高管幼儿园等一批公办学校、普惠制幼儿园建设。深入推进“健康红谷滩”建设,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3个标准化老年食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基层服务优质均衡化,加快推进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启动建设10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深入推广“尊崇工作法”【16】全面推进社会拥军优属,擦亮“尊崇”工作品牌。紧紧围绕打造红谷滩区成为“全省文化中心”的目标,力争乡镇(街、处)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不断完善并丰富三级公共服务网络内涵;继续唱响红谷滩文化品牌,以“红谷读书会”和全民阅读周系列活动为抓手打造“书香红谷滩”,进一步塑造特有红谷滩文化IP。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大力推进127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打造70个智慧平安小区。全面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开展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构建“长治久安”社会治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始终抓好疫情防控、保供稳价、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实干者的底色、拓荒者的勇气、奔跑者的姿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谷滩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注 释
【1】“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一城九园多点”:VR科创城为核心,推进慧谷产业园、用友产业园、VR产业基地、美翻跨境电商产业园、仟得流量产业园、南昌游戏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盈创新经济产业园、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9个园区建设,构建“点线面”结合为一体的数字产业经济体系。
【3】“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6个1”工作机制。
【4】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5】省“双千计划”:我省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面向省外和国(境)外,重点支持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面向省内重点培养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6】“以克论净”环卫质量标准:严控道路污染物总量控制不超过8克/平方米。
【7】“智慧城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8】“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9】“1+5+X”社区邻里中心:依托社区单位,建立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置社区邻里中心幼儿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社区便利店(含净菜配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类便民服务功能,拓展X个其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集聚区。
【10】“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1】“一枢纽四中心”: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12】“12大系统”:包含智慧AI系统、红谷通手机应用系统、智慧执法系统、智慧工地系统、智慧监控系统、智慧水务系统、智慧路灯系统、智慧停车系统、智慧环卫系统、市民参与系统、智慧燃气监管系统、智慧油烟监管系统。
【13】“物管城市”:即以街道为范围,将环卫、绿化等所有城市管理业务“统一发包”给专业物业管理企业。
【14】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15】“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6】“尊崇工作法”:主要内容包括打造“一域一队伍”、建立“一人一台账”、落实“一家一对接”、组织“一周一活动”、开展“一月一堂课”、实施“一季一走访”、举办“一年一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