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要闻官网下载 - 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区政府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直、乡镇信息公开 > 区直部门 > 区人社局 > 规划信息

红谷滩区人社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2023年以来,红谷滩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区委一届七次全会以及省市人社工作会议决策部署,“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为主线,深入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引”“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坚持就业优先,就业创业工作稳中向好

2023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98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4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6人,职业培训4738人,就业见习162人。一是及时兑现发放各项补贴。审核发放2023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5311人,共计531.1万元;审核发放2024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1999人,共计199.9万元;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08.67万元;发放企业社保补贴2.62万元;审核2018年“人才新政-青才计划”生活补贴134人次,补贴金额10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补贴71万元;发放支持企业稳岗返还补贴299.97万元,惠及企业2093家;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1.3万元,惠及企业26家。二是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累计开展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5场,帮扶656人次,通过就业扶贫专岗安置68人。组织超百家企业开展农民工专场线上招聘,线上服务农民工5174人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967个,帮扶返乡农民工252人就业。落实就业见习政策,认定红谷滩区见习单位42家,开发见习岗位483个,完成见习人数162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班37期,参训人数2016人;开展创业培训班91期,参训人数2722人。三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全面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195.5万元,其中个贷5785.5万元、企贷4410万元,带动就业1433人。持续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2023年我区新增两家区级孵化基地“双信·华兴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和“科大讯飞南昌创业孵化基地”,全区孵化基地共计在孵企业达196家,带动就业783人,并主动为基地企业提供“职通车”送政策、“直播带岗”等特色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民生为本,社会保障网络织密扎牢

2023年我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9.0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3.7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为0.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5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48一是帮扶困难群体。着力做好四类困难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特困人员、低保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员)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工作,为符合条件的3611名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36.11万元。妥善解决了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历史遗留问题1.4万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应保尽保”。推动辖区基层快递网点56名一线快递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开具全市县区首张快递企业优先参保《工伤认定决定书》加大建筑企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宣传力度,经办建筑企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5笔,覆盖从业人员1119名。二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制定了《红谷滩区社保中心机构岗位权限管理办法》,科学配置经办岗位权限全年核查处理省、市下发的疑点数据2741条,累计追回多领、冒领的养老金175万元。社保费申报缴纳模式由“社保核定、税务征收”优化调整为“税务全责征收”,有效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三是优化社保经办服务。促成全区5000余家参保单位全部开通网上经办大厅,大力引导参保群众经由手机端自助办理业务,线上办件率达90.54%,在全市排名榜首。成立红谷滩区“洪城社保专家解忧工作室”,专门处理群众在办理社保时遇到的“疑难杂症”。实现我区工伤职工在全市33家工伤保险定点医院联网即时结算,已结算门诊、住院费用共计8.3万元。

(三)紧扣发展大局,人才人事服务稳步提升

一是拓宽引才渠道。对接137所省内市外和驻昌责任院校开展招聘活动232场,召开学子见面会9场,组织各类企业12932家次,滚动提供各类需求岗位34万个,收到简历2.7万份,签约人数1.38万。成功开展了走访学子、发放推介信、召开座谈会、推送信息等“五个一”活动,走访返乡学子共计1716人,推介书信1837封,推送信息近2万条,组织交流座谈9场,举办专场招聘会3场。建立高校赣籍学子微信群5个,入群人数1000余人,及时推送政策、发布岗位,激发学子回乡就业创业热情。建立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10个,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资源和红谷滩就业资源的高效对接,打通引才通道。创新开展“秋水游园会”“红谷篷友会”等人才夜市招聘活动9场,共组织了301家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327个,吸引2.3万人次参与,收到简历1387份。二是完善人才队伍。全区共引进省外人才2996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462人、本科1288人、大专1238人。获批国务院专家库人员2名、省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2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市政府特殊津贴2人,市“双高”人才2人、专家服务基层项目1个、区直接联系人才(高技能人才)5名。拨付博士后科研资助29.5万元。三是优化人事服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2人、选调67人,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16人,招聘卫生在编人员29人,引进调入中小学教师73人,落实政策性安置46人。招聘编外人员210人。完成聘(任)九级管理岗位(九级职员)晋升102人。为企业开设职称评审账户193户,审核通过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38人、中级职称290人。

(四)防范化解风险,和谐劳动关系提质扩面

打造了全省首家由人社部门牵头的劳动关系多元调处服务机构——红谷滩区和谐劳动关系一站式服务中心。一是根治欠薪工作成效显著。开展“护薪360”专项行动,日常巡查辖区用人单位260余次,审查规章制度800余条,全面排查辖区57个工程项目存在的欠薪隐患,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五进”活动42场,发放劳动保障维权宣传册3000余份。全年共办结欠薪投诉案件316件,回复线上欠薪线索7500余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起,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1起,移送公安追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5起,抓获涉刑对象2人,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起,为536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8615.6万元。二是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提质增效。搭建了“人社+工会+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平台,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巡回审判庭和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立了一支29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团队,为20家企业提供用工“体检”和用工指导服务。全年共办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55件,其中调解撤诉结案544件,裁决结案379件,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国、全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三是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牵头制订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聚焦用工指导、保障制度、保障服务等方面,明确了22项举措,建立了人社、工会、法院等十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在区和谐劳动关系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九龙湖街道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驿站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调处工作室,为劳动者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五)加强行风建设,民生服务更加便民暖心

一是行政审批提质提效。我局作为南昌市特殊工时告知承诺制首批试点单位,目前已使用告知承诺制的审批方式为5家企业办理特殊工时审批,全年办理行政许可审批244件。集体合同备案审查实现全程网办,申报材料齐全后五个工作日内即可批复,极大地压缩了办理时限。大力推行工伤待遇联网即时结算,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支付经办平均时长提速到了7.79小时,较全市平均水平的103.19小时压缩了92%。二是开展企业大走访行动。前往雪玲妃、妆典、欧思麦集团等辖区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建立人才、企业常态化联系机制,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全面、更专业、更系统的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是推进人社服务就近办。验收新增社保卡金融网点20家,实现了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网点乡镇全覆盖。开展“社保卡惠民服务季活动”15场、“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5场,发放宣传折页7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2000人次,现场办理参保缴费217人次,打通了社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就创扬帆”计划,更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一是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服务企业用工,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现省内外147所责任院校全覆盖,新增来区留区就业大学生7000人以上。二是织密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以推进“5+2就业之家” 建设为抓手,建设区级“就业之家”1个、街道(乡镇)级“就业之家”9个、社区(村)级“就业之家”不少于80个(含2个重点商圈“就业之家”),全力打造红谷滩区“零工市场”,持续聚焦“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织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提供路径最短最优的“家门口”就业服务。三是积极打造创业品牌。持续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狠抓创业扶持政策实施,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集市、创业成果展等展示交流活动12场以上,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二)实施“社保护航”计划,更大力度健全社保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参保扩面。广泛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行动,力争完成上级部门下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任务数。二是切实保障基金安全。充实内控稽核专职人员队伍,开展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活动3场,确保长期待遇暂停人员生存状态核查率和疑似违规数据核查率均达到100%。三是广泛宣传工伤预防。开展建筑工程领域工伤预防培训。在公共场所投放工伤预防视频,实现宣传全覆盖。落实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力争工伤参保人数达7万人以上。

(三)实施“才智汇聚”计划,更优环境激发人才活力。一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举办红谷滩区首届技能人才大赛,培育劳务品牌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季度开展技能人才走访活动,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支持。二是助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支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政策,依托江西人才数智产业园,引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三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持续开展事业单位人员选调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健全职级等级晋升制度,加强职称评审政策宣传解读,激发人才活力。

(四)实施“和谐共建”计划,更实举措稳定劳动关系。一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培育评选“红谷滩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单位”,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网络。依托区和谐劳动关系一站式服务中心,在辖区企业聚集的园区,打造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站点,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初始阶段。三是拓展共享人事经理服务。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入职管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一揽子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减少因企业初创无专业人事经理导致的劳动争议。

(五)实施“行风提升”计划,更高要求打造标杆队伍。一是提升干部能力。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活动,通过“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勤学苦练业务本领,组织开展全区人社系统业务知识竞赛,营造“学政策、钻业务、强技能、优服务”的浓厚氛围。二是创建法治人社。充分利用“人社大讲堂”,组织开展政策法律法规解读、观看法治警示专题片、参加行政执法培训等活动,提高干部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切实提升监管覆盖面和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构建“前台一站式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规范人社业务流程,公开社保办理、就业创业、执法程序等办事指南,确保行权规范。

红谷滩区人社局

2024年2月6日

扫码浏览
微博
微信
抖音
掌上红谷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