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指导下,区民政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视察江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载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改善民生、为民解困这一宗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政治基础。
今年我局以持续加强党员教育、制度建设和氛围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不断提升。
1.坚持“第一议题”,多种形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课”,把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近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三会一课”的“第一议题”。
二是以双周大讲堂为载体,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全年组织开展双周大讲堂8次,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法律法规和易炼红书记在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省领导重要讲话精神。
三是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不断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和基本素质。根据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党课的要求,目前已组织3次“党课开讲啦”,党组书记和支部书记分别开讲。
四是坚持读原文、学原著,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购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4本、《百年大党面对面》11本、《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5本、《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四部书5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5本,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读原文、学原理,不断增强理论水平。
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突出问题导向。
一是今年3月区民政局领导班子召开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践行时代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对照“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彰显省会担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四有”干部、“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六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根据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暨开展‘4+X’干部作风专项整治”等2个专题组织生活会。并就创建模范机关和开展‘4+X’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制定了相关方案。
3.坚持“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彰显首府首区担当。
一是我为群众办实事,传递党的温暖。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区委号召,扎实做好了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创建志愿服务工作,切实下沉社区分担压力,保障环境整洁、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大力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1月组织慰问凤凰花园老年公寓37位特困老人;2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地中海社区向居民宣传结婚“四提倡”,提高居民婚事简办的意识。
二是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吸收先进分子。今年通过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念给我局机关干部,努力将优秀的同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目前已有4名同志向党靠拢,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实现了支部成立以来入党积极分子零的突破。
(二)规范救助资金使用,不断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1.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谷滩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发现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追回违规发放资金10200元,涉及对象5人。流湖、厚田2个敬老院“未按要求落实敬老院定岗定编人员管理”问题,已指导乡镇在8月初将缺额人员配备到位,并同步沟通人社部门开展招聘工作;截至目前问题已全部落实整改。另一方面,我局以整改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工作的通知》《红谷滩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定期复核、动态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制度规范文件。
2.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坚持在制度源头上找原因补短板,定期分析研判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成因,查找现行制度和监督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工作监管的通知》、《红谷滩区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红谷滩区2022年红谷滩区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及基层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等系列制度规范文件。同时我局进一步强化资金申请、分配、下达、支付等全链条管理,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平台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区、乡镇(街道)逐级审核,不断规范救助资金发放管理,实现救助资金及时、足额、精准发放,避免出现侵害困难群众利益的情况。进一步健全主动发现机制,通过第三方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依托基层民政专干,强化主动发现能力,对低收入人口进行排查和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政策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3.坚持动态管理,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严把救助对象“进出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10月,新增低保户47户117人,特困3户3人;取消低保户102户271人,特困8户8人(死亡)。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60元,达到每人每月855元;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提高85元,达到每人每月1120元。截至2022年10月底,我区共有城乡低保2859户,5535人,月人均补差596元,累计发放低保金1931.8714万元;特困供养人员300人,累计发放生活费91.825万元,护理补贴19.442万元;精简退职人员24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0.786万元;临时救助累计救助208人次,累计发放资金31.8889万元。同时,我局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全区2325名城镇贫困群众购买防贫险,支出资金255750元(含10%的运营费)。今年以来帮助因病、因学、因灾、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亡及因见义勇为伤亡五大因素致贫或返贫的困难群众10人15.2万元,切实建立起了致贫返贫的“拦水坝”。
4.各类救助及时补充,保障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推进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截至10月,我区符合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全日制托养条件共计40人,拨付资金25.26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2418人、拨付资金156.456万元;发放20名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补贴15.312万元,7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55.5696万元,1名艾滋病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补贴1.152万元,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10.098万元,1名满18岁孤儿助学金0.5万元。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爱心款近30万元,将全部用于我区“四助一送”活动,2022年累计救助223人、28.9041万元。其中慈善情暖万家·送温暖活动69人、4.14万元,助贫42人、5.1838万元,助学40人、11万元,助残9人、1.1745万元,助医63人、3.7029万元。大力开展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形成市救助站、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各街道(乡镇)多方协助工作机制,并投入20万元,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开展街面巡查16次,发现并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20人(3人联系家属返乡,5人意识清醒要求自行返乡,10人送市救助站,2人被属地接回)。
(三)以优化调整为基础,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1.有力落实区划地名工作,不断完善我区城乡结构。
完成了生米镇撤镇设街道,厚田乡、流湖镇划归红谷滩区管辖和增设红角洲街道、凤凰洲街道、九龙湖街道、龙兴街道的调整工作。调整后我区下辖厚田乡、流湖镇、沙井街道、卫东街道、生米街道、红角洲街道、凤凰洲街道、九龙湖街道、龙兴街道共9个乡镇(街道),并同步启动勘界工作(预计11月底前完成)。截至目前,命名道路20条,安装路牌25块。
2.全面落实社区优化调整工作,着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尊重历史沿革、充分考虑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要求,开展了全区社区优化调整工作,将涉及的14个社区拆分成28个,对3个社区进行位置优化调整。新成立的社区均已落实办公用房并挂牌,完成了党组织成立和筹备组人员调配工作。同步完成人员招聘工作,目前156人已全部到位。
3.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全区143个村(居)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共808人,并同步开展公共卫生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能力,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政数局印发《关于在全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推行365天不打烊的通知》。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管理水平,印发《红谷滩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创新提出奖励举措,每年选树30名“最美社区工作者”并重奖1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激情。组织开展“幸福社区”的创建活动,推荐五星级社区5个,四星8个,三星1个。持续推动民主协商工作,严格落实村(居)务公开制度,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协商实践活动,选送优秀协商案例6篇。大力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征集优秀村规民约4篇。
4.大力推进社工站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民政力量。
按照15万元/年/站的标准打造了9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每个站点配备2名专职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基层民政能力进一步提升。
5.持续强化监管和培育,不断规范社会组织运营。
截至目前,审批成立社会团体1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家;注销社会团体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家。认真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完成75家社会组织年检,配合区教育部门做好了13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变更工作。大力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0个,各组织开展服务1000余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2万余人。
6.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排查管控风险人员。
今年以来,为巩固防疫成果,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我局牵头区社区(村)工作组(排查组)做到了3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比对,市里下发大数据后,及时转信息比对组研判补充信息,原则上接到数据2小时内下发属地摸排;第一时间排查,各属地收到大数据人员信息后,立即进行排查,确保不漏一条并规范填写大数据排查表,做到数据日清日结。第一时间管控,根据排查结果和区疾控当日发布的风险提示,属地同步落实风险人员的分类管控。截至目前共处理大数据近40万条。另一方面,我局有力落实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工作,为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工作发放补助805.8万。
(四)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提升民政民生服务水平。
1.狠抓养老机构建设,着力完善服务网点。
投资120万元建成鹿璟名居和鸿玺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年底前)。拨付180万元新建1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成后还将拨付120万元(年底前建成)。区综合康养中心项目已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604万元,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亿元,预计年底完成养护A楼封顶(共六层),养护B楼封顶(共四层),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因消防验收问题关停长云和尚城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预计年底前完成流湖、厚田乡2个敬老院和普贤、鸿玺、鹿璟名琚3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消防改造工作。
2.有力落实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
摸排并评估符合条件老年人264名,投入资金38.37万元,安装家庭养老床位264个。发放全区4080名高龄老人1-10月补贴资金388.73万元。
3.大力开展困难儿童关心关爱。
摸排厚田乡、流湖镇困境儿童101人并完成建档工作;上门开展困难儿童个案服务48次;联合生米街道东城小学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庆“六·一”活动,全校16名困境儿童及近150名师生参与其中。
4.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一方面,对农村地区及生米街道高价彩礼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婚事价格表;另一方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站)、婚姻登记处、村(社区)文化宣传点、宗族祠堂等阵地,全方位宣传移风易俗政策,让“婚丧嫁娶新办简办”要求家喻户晓;并于10月10日创新举办了“十全十美,爱在鸿鹄”为主题的集体婚礼式颁证活动。三是持续开展清明、中元等重点节日期间文明祭扫活动,印发了《红谷滩区2022年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和《中元节文明祭扫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了《红谷滩区清明、中元、冬至群众祭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从制度上对文明祭扫进行了规范。创新制作的“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城市靠大家”宣传视频在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宣传。截至目前,我区张贴“暂停祭扫通告”4498份,“文明祭扫”通告份数3260份;疫情期间骨灰堂保洁、保安投入人数916人次,劝返群众411人,为市民举办代祭扫活动57次,环境清理17次,向群众发放敬献鲜花53122朵;重点祭扫节日期间,各部门投入8691人次,在重点祭祀区域及卡口巡查3924次,多部门联合执法巡查沿街店铺66次,整治收缴违规丧葬祭祀品2次,劝阻群众焚烧祭祀品37次,区殡改办小组开展督查66次。截至10月,引导服务居民丧事简办工作462次,办理结婚登记1496对,离婚登记596对,补发结婚登记证232对,补发离婚登记证76对,离婚申请1116对。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写好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完成红谷滩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界线勘定工作,公布红谷滩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图。牵头向南昌市人民政府报告生米镇撤镇设街道和红谷滩区增设街道组织实施的完成情况。
二是切实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完成《红谷滩区地名志》、《地名故事》的编撰、出版工作和《红谷滩区行政区划图》的制作工作。
三是持续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根据全市统一要求,调整社区工作岗位等级序列和相应薪酬政策;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根据省、市要求,力争明年每万人城镇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
四是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进一步优化街道社区服务供给,推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扩面,提升社区为民便民安民能力。出台《红谷滩区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街道社区民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抓好落实。
五是高标准打造地标式新婚登。拟将婚姻登记处搬迁至九龙湖街道融创茂南龙蟠街临街商铺,并以此为契机,聘请专业的婚登装修公司将婚俗改革、婚俗新办等元素纳入办公场所改造。建成后,拟将新婚登打造成我区婚俗改革主阵地,将婚前辅导、婚俗改革宣传和免费颁证仪式等融入婚登业务,在思想上引导新人充分认识婚事新办、喜办、廉办带来的好处,在行动上自觉抵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
六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2023年我区将实现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监护评估全覆盖,落实好全区家庭监护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监护评估工作。
七是推进殡葬改革走深走实。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成员和殡葬信息员作用,拟制定《红白理事会管理办法》及《公墓管理办法》。
八是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新增打造1个嵌入式养老院,保障辖区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需求。二是着力推进鹿璟名居和鸿玺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运营,满足居家老年人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在区康养中心建成后(预计2023年4月完工),谋划公建公营加第三方服务运营的管理模式,为平台建设顺利交接打下基础。
九是加大社会救助监管力度。对划归我区管辖的厚田乡、流湖镇所涉及的民政对象,进行全面摸底核查,完成一次线上的复核和线下的调查,发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调查处理,对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应退尽退,加速推进流湖镇、厚田乡的救助工作融入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