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红谷滩区扩区增容、提质升级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区商务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双循环,扎实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坚持以“打头阵、作表率、勇争先”的雄心壮志,保持领先领跑姿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红谷滩区商务高质量发展。
一、瞻前谋划夯实招商基础
1.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牛鼻子、生命线”的引领性地位,构建全区“一盘棋”的大招商格局,制定下发《红谷滩区构建新招商引资格局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体制,转变工作方式,下沉工作重心,加强对项目招引和服务保障的力度。
2.科学定位招引产业方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长三角等招商发达地区,结合全区“十四五”规划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商贸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五大领域,借助江西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九龙湖西部组团片区开发、VR科创城等重要载体,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及省属知名企业、VR五十强企业、拟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进行招引。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全产业链思维,梳理全区产业链条的缺项、弱项,着力强链、补链,突出“产业链、资本链、市场链、技术链、人才链”五链招商,注重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链主”企业,为红谷滩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3.制订出台引领性政策措施。按照省市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相关要求,结合工作职责和区情细化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各自行业的招商优惠政策。科学制定“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支持产业、企业发展,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从人才补贴、办公用房、区级贡献等多方面做好重点企业的引进和服务工作,为市场主体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4.精心做好项目论证包装。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做实做细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前期工作。汇集编印《红谷滩区招商引资指南》,运用好招商引资线索动态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梯次。
二、推动招商引资扩量提质
5.创新开展招商引资方式。打好招商组合拳,针对知名民企、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目标企业需求,综合探索和运用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通过招商小分队常态化上门对接、举办小规模招商推介会等形式,紧盯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度高、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的重点区域,大力开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链专题招商。
6.积极参加活动交流。充分利用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世界VR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做好宣传和对接联系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宣传红谷滩区优势产业和营商环境,推动重大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借助“进博会走进江西”活动平台,积极邀请外资参展商和经贸机构来区考察,促成参展商转变为投资商。
7.精心谋划自办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招商领导率队在省外(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举办招商推介会,挖掘企业与红谷滩区资源对接契合点。主动对接全省知名民企和省属百强企业,向企业重点介绍我区区位优势、战略机遇、产业基础和招商引资政策,深化沟通交流,寻求项目合作。摸排整理我区“三友资源”,深入实施“三请三回”活动,引导乡友、校友、战友来区投资创业。
8.持续做好“双招双引”。以项目招引带动人才引进,以人才落户推动项目落地,引导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发展。鼓励引进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来区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带动高端管理、优秀科研等人才落户我区。加强市区人才政策宣讲,强化校地合作,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区落户。
三、做好招商项目服务保障
9.持续做好项目对接跟踪。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洽谈引进、落地服务、跟踪问效、履约兑现四个环节,深入实施新招商格局方案,切实压紧各相关单位责任,提高落地服务效能。紧盯项目推进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完善区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统筹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及时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疑难杂症”。大力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需省市级部门协调服务事项,全方位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10.强化督查考核问责力度。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构建“项目为王、指标为辅、差异发展”的产业招商目标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工作推动作用,实行“月通报、季分析、半年考核、年终总考核”的常态化考核机制,采取不定期抽查、专题督查调研等方式,以项目成果论英雄、排座位,树立“重指标、更重项目”的考核导向。
四、打造专业过硬招商队伍
11.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招商引资干部队伍,明确招商引资责任领导,指定专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举办全区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班,对全区招商干部进行培训,不断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培养一批掌握招商政策、把握产业走向、熟悉市场规律、懂得谈判技巧的招商干部,打造一支干劲十足、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推动全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12.加快完善商圈体系。推动绿地缤纷城、红谷滩万达、和昌莱蒙都会等商圈联动,以红谷滩CBD(中央商务区)为重点,形成与商务中心相匹配的高端商圈,推动沙井片区高端消费区建设。推进凤凰洲商圈建设,依托地铁1号线,构建以地铁万科广场、南昌T16购物广场为支点辐射周边的商业体系。加快华润万象城建设,大力吸引国际奢侈品牌以及全球、全国首店或旗舰店入驻,打造全区高端消费重要目的地,吸引高端消费回流。
13.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围绕季节性消费热点和重要节庆,继续开展促消费活动,以红谷滩“四新”购物节为主抓手,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绿色消费、夜间消费等新兴消费,聚焦汽车、家具家电、服饰等各类品牌消费,全面促进市场消费,激发群众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单身经济”“她经济”“童经济”“银发经济”,为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4.突出打造赣菜品牌。把中国米粉时尚第一街纳入2022年促销活动范围,以“赣菜扬名行动”做牵引,持续深耕,为中国米粉时尚第一街注入发展的新动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文化节,同时积极助推米粉等赣菜老字号经营发展及品牌次级优化调整,重点培育赣菜特色餐饮、品牌文创、服务百货及时尚业态等消费品类,形成赣菜美食经济、网红打卡、娱乐休闲为名片的多元消费热点,努力打造红谷滩区赣菜美食文化发源地和集聚地。
六、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5.大力繁荣夜间经济。以红谷滩金街打造省级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为契机,加强夜间经济街区规划布局,通过搭建“夜游、夜赏、夜购、夜品、夜娱”等主题场景,打造一批夜间消费网红打卡地,鼓励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支持举办特色夜市活动、夜间促销活动,支持策划大型实景演出、大型演唱会展、高规格国际电影节等活动,不断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力争早日把红谷滩金街打造省级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
16.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省市级重点商贸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我区设立全国性、区域性品牌首店、潮店、旗舰店,持续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重要首发地,为首店品牌落地、首发、首展、首秀等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积极促进新品首发、模式创新、场景创新。
17.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加快培育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支持电商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加速融合。大力支持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与电商加速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商务。深入开展省市级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的创建,推动电商产业的聚集发展,组织电商企业积极参加国内专业电商展会,规范电商企业发展。
七、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8.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开展红谷滩金街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提升街容街貌,力争建设首个5G全覆盖的“智慧步行街”,不断提升街区智慧化水平,进一步促进金街业态提升,打造“赣味”特色与“首店经济”共生、传统与时尚相伴的特色商街;丰富南昌铜锣湾T16购物中心轻奢品牌、体验式及社交型业态,支持商家打造独家艺术节,潮奢文化品牌,吸引年轻客群、社会精英及中产家庭,以及周边地市的高端消费人群,真正为消费者提供除睡眠8小时外长达16小时的新享乐主义生活。加快赣江新天地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强对接高端商业资源,打造兼具多元时尚潮流,消费融合创新和红谷滩区人文荟萃的特色步行街;持续打造绿地卢塞恩商业街国际化元素,加强与文旅结合,统筹九龙湖公园周边文化、旅游、生态资源形成商旅文融合“卢塞恩小镇”,完善街区配套,培育更多特色IP活动。
19.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社区商业网点、服务网点统一规划布局,鼓励创建社区便民商业示范点,推动社区商业形态创新升级,营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消费群体需求。开展社区商业设施便利化行动,支持电子商务企业赋能线下社区商业网点和便民服务网点资源,努力搭建智慧社区商业平台和社区共享服务平台,开展零售、家政、洗衣等多元化服务。
20.实施商业民生配套工程。大力实施商业配套民生工程。在全区农贸市场布局智慧系统,将传统的农贸市场打造成新型化、智能化、智慧化农贸市场。同时,压实市场开办者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督促市场管理方履行主体责任,抓好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者,指导和帮助联泰滨江农贸市场、茶园街农贸市场争创全市“四星级农贸市场”。
八、切实履行商贸行业监督职能
21.实施挂点服务企业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送政策、送服务、送项目到企业,在基层一线为商务企业解决问题和难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22.严守精准防控底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政策不动摇,层层压实防控责任,从严从紧、群防群控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守住我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商贸综合体等重点场所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线,严格督促各大型商场超市、综合体、农贸市场、加油站等营业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3.坚守安全生产工作底线。加大商贸行业消防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落实,加大我区重点商贸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红谷滩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