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打造全省一流教育、唱响学在红谷滩品牌”目标,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江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35》《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红谷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南昌市红谷滩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面对《规划》进行简要解读: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有力推进。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及时发现短板和不足,推动评估重点指标达标率不断提升;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教育治理展现新面貌,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一校一章程”、法律顾问等制度逐步落实,依法行政职能体系加快形成。教育保障实现新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加大教师补充和培养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学校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二、发展目标
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布局科学合理、适应教育发展总体趋势、满足红谷滩老百姓教育需求、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设施体系。力争五年时间内,建成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出现专家型教师。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并形成适合红谷滩本土特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成一批享誉全国和省市的优质基础教育名校。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优化教育系统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持续推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和各学段,不断提升学生劳动意识,让学生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生命教育课,利用大数据技术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普查,提高心理问题识别和危机干预精准度,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建立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按照科学防、规范治的原则,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加大网络不良信息治理,净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全社会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三)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巩固提高普及水平,聚焦薄弱环节和短板,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化幼儿园网点布局,合理确定办园规模,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施全省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规范幼儿园建设管理。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实施游戏化教学,推进科学保教和幼小衔接。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推动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镇村一体化办学,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强化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优化名师工作室日常管理,依托名校探索区域性教研活动新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办好特殊教育。巩固特殊教育成果,以义务教育为重点,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
(四)扩大教育开放合作。扩大优质资源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加快推进区属学校与优质名校、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合作办学,借脑借智,提升核心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为重点,开展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红谷滩区办学质量。
(五)加大高质量师资供给。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持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六)推动智能时代教育创新。坚持教育信息化“四个一”工作思路,加大教育新基建投资力度,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七)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破立并举,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着力构建科学评价机制。适应需求,立足长远,坚持统筹协调,稳妥推进教育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科学、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八)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教育普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增强学校依法治校能力,提升教育治理和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规划》要求,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强化协同配合,细化工作任务,确保《规划》有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