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实干奋进、意义非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提出“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让我们深受鼓舞,倍增干劲。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擘画139平方公里南昌未来科学城,设立南昌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实行“区政合一”运行模式,让我们深感振奋,倍增斗志。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工作主线,勠力同心,克难攻坚,扎实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一年来,我们稳增长、提动力,以一域精彩助大局出彩,经济发展拼出新格局
一是主要指标固本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左右、6.5%左右。
二是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五经普”【1】清查单位、个体户分别是“四经普”的4.5倍、9.3倍左右。净增经营主体1.86万户,总数达到9.2万户。新增“五上”企业【2】289家,总数首次突破1000家,达到1030家,近两年新增数是历年总数的1.13倍。江盐集团成为全面注册制实施后首批主板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总数达4家。省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达16家。
三是发展动能蓄势聚力。未来科学城提速建设,管委会实质运行,概念规划基本完成,路网框架全面拉开,首期416亩工业用地加速布局,全省首个人工智算中心落地建设。238个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5亿元,新开工项目82个,新竣工项目60个。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214亩、批而未用土地4726亩、闲置用地927亩,新增建设用地3690亩,出让经营性用地822亩,出让金总额位列全市第1。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3.06亿元,位列全市第1,是去年区属项目的10.61倍。
一年来,我们固根基、兴业态,以链条聚势筑转型胜势,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
一是数字经济强链建群。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438家,总数达到5818家,保持全省第1。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总数达到54家,营收突破83亿元,企业新增数、营收增量均位列全市第1。华为、美团、浪潮通软、华胜天成、广州视睿、上海曼恒、康之诚、合一云等8家链主企业区域总部相继入驻,中国电信南昌数字科技园摘地落户,科大讯飞江西区域总部、蚂蚁集团全国服务共享中心、上海交大南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投入运营。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荣获第一等次。
二是现代金融强势扩容。区域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持续夯实,新引进金融类机构52家,总数达到1354家,新增数、总数稳居全省第1。启动建设江西国控基金产业园、江西金控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推动注册72.6亿元的南昌和谐安瑞股权投资基金、30亿元的南昌红谷虚拟现实产业母基金、30亿元的南昌国晨创新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54亿元。
三是建筑业强劲增量。深入实施“山海计划”【3】,新增建筑业企业43家,总数达到1206家,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增速稳居全市第1。新引进中铁建设集团江西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南昌智能建造有限公司等6家建筑央国企子公司,总数达11家,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45%,拉动上下游90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间接带动就业人员近3万人。
四是现代服务业强韧升级。积极策应烟花晚会、国际龙舟赛、千人横渡赣江、国际马拉松、跨年夜、演唱会等重大活动,重磅推出300余场文旅盛宴,投入6300万元开展“乐购红谷·悦享生活”系列活动,拉动消费超30亿元。华润万象天地、地铁大厦天虹购物中心开业运营,红谷滩金街获评首批市级夜间经济街区,鸿鹄28里•赣江新天地特色商业街区、欧罗巴年轻力中心等3个街区获评首批市级特色商业街区。南昌VR主题乐园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首批和全省唯一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南昌夜赣江“秋水长天”文旅消费集聚区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两年翻一番,总营收跃居全市第1。承办第8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中国(中部)工业博览会、第三届中国米粉节、江西省首届消费品博览会等55场高端会展,展览面积达133.4万㎡,人数超200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超100亿元,带动综合消费超800亿元。
一年来,我们强机制、优服务,以改革动能释发展潜能,创新创造焕发新生机
一是科技创新多点发力。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4】为1.35%,同比增长16.38%。技术合同登记额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160.7%。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21件,同比增长27.8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75件,位列全市第2。新增种子独角兽企业【5】1家、瞪羚(潜在)企业【6】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总数达13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8家,总数达38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18家,同比增长65.22%,位列全市第1。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新增11个实验室、1个中试平台、2个测试平台。江西求是高等研究院启动建设4个研发中心。用友产业园、南昌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认定为市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二是环境优化多管齐下。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暖心护企”行动,兑现惠企资金6.4亿元,留抵退税10.7亿元,“财园信贷通”放贷1.18亿元,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授信近150亿元。在全省首创鸿鹄智办“叮叮抢单”系统,窗口服务模式由“坐等点餐”到“主动抢单”,窗口办事效率提高50%。在全省率先上线“小赣事”数字人自助政务一体机,实现24小时无人智能办理。全区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9.38%,“就近办”月均办件约7800件。卫东街道“楼小助”【8】服务好“大楼宇”。九龙湖街道企业“吐槽大会”获广大企业和中央省市媒体点赞。
三是重点改革多头并进。加快推进未来科学城“区政合一”“管委会+公司”机制,组建4个内设机构,设立产投公司。持续健全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管理办法,区城投公司总资产489.09亿元,净资产150.77亿元,企业信用评级稳居AA+级。持续完善重大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机制,健全一个挂点计划、一张链条图谱、一本问题清单、一套推进机制“四个一”体系。
四是对外开放多元共促。高规格举办2023世界VR产业大会、红谷滩区(未来科学城)招商推介暨重大项目签约大会、红谷滩区(深圳)数字经济产业推介座谈会,积极参与省企入昌助力省会引领战略签约、中国(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等省市重大活动。全年共签约产业项目超60个,总投资额超260亿元,建发商业综合体、明正集团总部大楼等一批投资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转化落地。外资外贸促稳提质,外贸出口完成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位列全市第1。
一年来,我们补短板、强功能,以建设力度促品质高度,城乡融合绣出新颜值
一是路网框架加速拉开。复兴大桥主线贯通,洪州大桥顺利合龙,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昌樟高速改扩建二期、320国道提升改造等枢纽路网全速推进,复兴大道西延、上饶大街涉枫生快速路立交改造等主干路网快速建设,高教园区、VR科创城等片区路网加速成型。南昌大道仅3个月完成改造,明月山大道南延仅1年全线通车。芳雅路、芳林路、天城路等5条断头路提前打通。
二是城市品质加速提升。环境更美,马咀山湿地公园加快推进,碟子湖大道樱花园、九龙湖健康公园、岭北四路街边小游园、怀玉山大道休闲空间精美呈现,风筝广场、中央绿廊等“城市绿肺”成为网红打卡点。建成2个“席地而坐”城市会客厅【9】,长天广场被评为全市首批“席地而坐”城市会客厅示范点。设施更新,提升改造7个老旧小区,增亮补亮10条背街小巷,更替1560个城市窨井盖,建成2条新型井盖示范路。新增4个公共停车场、842个停车泊位。新设16座公厕。改造4座垃圾中转站,设置537座分类投放亭,建成22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打造全省首个市场化智慧环卫基地。治理更优,打造5个“物管城市”【10】点位,实现1815家沿街店铺燃气智慧化管理,创新共享单车“片长制”管理模式,拆除800余处违章建筑,整治820余处围墙围挡,文明创建、城市管理精细化考核列全市第一梯队。
三是生态基底加速稳固。空气质量稳中向好,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3.2%,稳定达到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水系治理成效显著,强力抓好前湖水系综合治理,着力优化水质,提升观感,全力守护好“一湖清水”。组织开展潼溪水库生态修复、市政管网缺陷修复,292个赣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超80%,278个区管排水单元销号率100%,146个驻区单位排水单元开工率100%、销号率超60%。赣江干流7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治理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问题化解标本兼治,试点推行医废物资转移电子联单制,打通医废物资收集、转运、处置全流程通道。6个黄土裸露生态修复工程全面竣工。72件第二轮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办结率100%。
四是乡村面貌加速改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11】,高标准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8个共同富裕样板村、35个新农村建设村,提升改造19个西二环高速沿线村庄。强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月攻坚”“夏季攻坚”行动,实现涉农自然村“三清三拆”【12】全覆盖,整治各类废弃建筑、猪牛栏、旱厕等约8万㎡,改造户厕400个,流湖镇8个行政村自来水管网基本建成。高水平承办南昌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两整治一提升”和粮油生产现场会,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成水稻总产量1.8亿斤、油菜冬种3.6万亩,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地9个产业帮扶、23个乡村建设项目。
一年来,我们惠民生、暖民心,以实干指数换幸福倍数,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是民生福祉增厚增实。民生实事精心办结,民生支出44.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7%。19件市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件件落地。分配安置房30万㎡,安置居民2650户。南昌西站实现地铁免安检,换乘时间节省15分钟以上。就业创业用心服务,创新开展红谷篷友会人才夜市、人才嘉年华等特色招聘活动,组织百场校招232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7987人,吸纳1.38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区创业就业。历史问题悉心化解,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历史遗留问题,为8913名被征地农民拨付财政补贴3706万元。有力防范化解区域经济金融风险,有效解决融创赣江府逾期交房问题,推动祥生府、华南城、新力东园项目全面复工,保交楼攻坚行动成效显著。
二是公共服务优质优品。教育资源持续均衡,招引选调教师449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2.27万个。南昌中学、行知中学、南昌学校、行知学校从计划到开工仅3个月,南昌市心远中学卧龙校区、碟子湖教育集团俊采校区秋季开学,万达M区等5所普惠性幼儿园顺利开园,4所配套幼儿园全面竣工。智慧教育平台投入使用。医疗服务持续优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二期工程、南昌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分院如期竣工。九龙湖街道鸿玺社区卫生服务站、龙兴街道璜源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九龙湖分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加速推进。投放除颤仪22台,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8.9%。文体生活持续精彩,新建4家孺子书房,10家孺子书房藏书超2.6万册、服务超20万人次。南昌澳世汇文化艺术博览园竣工营业,红谷滩大剧场上演优秀剧目88场。高水平举办“红谷滩杯”群众篮球赛等系列体育赛事。
三是社会保障兜准兜牢。社会事业更加暖心,高标准打造全省首家和谐劳动关系一站式服务中心。区慈善协会揭牌成立。新婚育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外服务。卫东街道、红角洲街道悦城西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全市基层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新标杆。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最低生活保障提高至915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1190元,精简退职人员救济标准提高至730元。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补贴6666万元。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待遇保障,脱贫人口836人、监测对象85人、城乡困难人员8341人参保全覆盖。“红小依”服务品牌入选全省乡村智慧医保十佳优秀创新案例。“江西卫惠保”参保率全市第1。一老一小更加幸福,高标准打造18个社区幸福食堂,获得上级部门和广大居民点赞好评。建成7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64户家庭养老床位,广泛开展五类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居家上门服务。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82个,超全市平均水平。
四是基层治理提质提效。安全生产向稳向好。强力推进打击“两无”非法行为专项治理等“七大行动”【13】,全力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法治建设走深走实。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巩固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合法性审核文件31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反诈中心实体运行,“初信初访”化解有力,“治重化积”成效明显,平安红谷滩建设提质增效。为民服务精细精准。新设立社区居委会14个,公开招聘社区干部166名,打造民政服务站9个。卫东街道红岭花园社区、沙井街道红谷凯旋社区入选南昌高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再建新功,斩获了一批省级以上荣誉。红谷滩区获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全省优秀健康区、全省红色物业优秀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连续三年入选江西省文化产业重点区。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国、全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区消防救援大队获评全国、全省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先进大队;区教体局获评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卫东街道“鸿之家”“侨胞之家”获评全国侨联系统典型选树单位;红谷滩派出所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区政府办获评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区金融办获评全省金融领域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政务服务示范大厅;区公安分局荣获全省“春雷行动”集体二等功;区司法局获评全省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示范单位;区社区矫正中心获评省级智慧社区矫正中心;流湖镇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卫东街道、沙井街道获评全省综合减灾示范乡镇;沙井街道获评全省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街道;九龙湖街道获评全省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示范点;沙井街道、凤凰洲街道获评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街道;九龙湖街道民政服务站获评全省“六化”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卫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全省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生米街道同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全省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卫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省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先进集体,沙井街道沙井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调解组织;凤凰洲街道上滩社区获评省级星级充分就业社区;九龙湖街道博玺社区和博鸿社区获评全省家庭健康服务中心示范点;卫东司法所入选全省社区矫正“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7个社区入选全省“幸福社区”五星社区;21个社区入选全省第二批绿色社区等。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拥军优属持续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等事业健康发展。监察、审计、统计、国家安全、人民防空、防灾减灾、科学普及、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政府自身建设相结合,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践行“四下基层、三访三促”【14】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问政江西”平台、“12345”热线办结率100%,68件市区人大代表建议、78件市区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100%,政务公开水平显著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政府作风效能改进改善。
各位代表!红谷滩的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党工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实干奋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斗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红谷滩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驻区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是,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政法干警、志愿者,致以崇高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短板弱项:一是发展质量仍需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依然不快,链主企业引育依然不多,重大项目投资依然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依然不强。二是公共服务仍需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态环保、民生领域、安全生产等还有不少短板。三是作风建设仍需强化,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进取意识不够强,优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全力破解,今后将加大力度,切实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充分彰显“区政合一”体制优势的奋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紧扣“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围绕打造“一区一城”、突出“五大引领”的战略定位,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谷滩篇章,在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中彰显“首府首区”担当。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促稳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一城牵引,奋力推进未来科学城大开发
发挥未来科学城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放大战略叠加优势,着力构建“四梁八柱”,全力打造全省未来产业策源地,全面掀起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一是强化规划布局。全力推动编制未来科学城概念规划,围绕“六大片区”【15】功能,及时修编VR科创城、高教组团控制性详规,启动编制南部组团控制性详规。围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2+N”产业方向,推动编制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规划,开辟优势赛道,瞄准链主企业,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全力打造新的重要增长极。围绕“三年见效”目标要求,加快细化建设行动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落实到市场主体上,落实到指标任务上,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二是强化平台功能。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着力打造全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重大战略平台。聚焦未来产业策源地,研究出台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积极布局元宇宙、泛VR、人工智能、新一代汽车电子等前沿产业,全力争设全省首个未来产业研究院、首批先导试验区。聚焦科技创新示范地,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大院大所大企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大装置大平台,大力引育高端人才、研发机构、创新中心、孵化中心,突破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打造场景应用。聚焦产城融合标杆地,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快布局建设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构建外通内畅交通网络。聚焦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建立区域合作交流机制,着力构建贸易畅通平台,积极探索“科创飞地”“双向飞地经济”,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规范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聚焦机制改革先行地,深入推进“区政合一”“管委会+公司”改革,加快健全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产投公司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与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支持政策、培育机制、考核制度、评估体系。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建立资金平衡机制,全力推进产投公司市场化运作,全面争取上级各项资金,积极争设100亿元未来科学城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加快推进土地成片开发,积极储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力争获批3000亩以上新增用地。加快完善市政公共设施,推进望新变电站竣工使用,推动西郊变电站增容改造,扩大生米、万达变电站服务范围,统筹铺设供水、燃气、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
(二)突出固本兴新,奋力推进现代产业大升级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16】,着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体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提优现代金融业,加快建设江西国控基金产业园、江西金控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平安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积极引进毕马威南昌分所等知名机构,推动注册备案VR子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力争金融类机构总数超1400家、产业基金规模超1400亿元,着力培育产业基金集群,全力打造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区域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提档商务商贸业,力促保利大剧院对外运营,力推中唯商业中心、国博城商业综合体、华宏汽车商业综合体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交易市场,着力打造跨境电商园区,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户外经济、夜间经济,加速提升未来科学城商圈能级,全力申报全国示范性智慧商圈。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亿元楼宇,积极引进“红圈”律师事务所【17】,全力打造中央法务区,着力培育高端商务集群。提质建筑业,大力引进4家以上建筑业央国企子公司,全面深化头部企业交流合作,加快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集聚,着力培育智能建造集群,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超1300亿元。提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推进江西北斗城市示范应用、浪潮信息人工智能产业园、省创投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力促全产业链营收突破100亿元。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成果,力争引进3家以上VR50强企业,着力培育VR产业集群。提效会展业,高标准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会展,全面拓展“会展+”链条,持续放大会展经济溢出效应,力争会展总销售额超1000亿元,着力打造中部会展名城。提能高端智能制造业,加快推进省人工超智算中心建设,力促第三代半导体生产基地、三诺电子智能制造基地、紫光信创产业制造基地、联东U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示范性智能制造项目率先落地,着力培育智能装备集群。提标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深化农文旅融合,积极推广航天育种技术及品种,大力探索“稻+X”综合种养模式【18】。
二是深化五链融合。健全产业链,加快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引领行动。健全创新链,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好用强现有创新平台,全力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力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1.5%。健全人才链,持续策应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行动,用好南昌新“人才10条”,大力促进青年发展,不断深化校院地合作,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引育人才优势。健全政策链,全面建立“一链一策”体系,用好用足“一企一策”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健全资金链,逐步建立优质企业、重大项目融资“白名单”制度,鼓励发展各类风投、创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充分发挥产业基金赋能效应。
三是实施两大工程。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树牢“亩均论英雄”【19】导向,注重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R&D经费支出等硬指标,严格企业、项目准入标准,完善综合配套功能,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全面清理提升低效空间、低效用地,积极推动VR科创城、用友产业园、慧谷产业园、华南城、卢塞恩、融创茂、乡企城等区域迭代升级,大力推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整治“供而未用、闲置用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三)突出扩大内需,奋力推进经济循环大畅通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扩投资、促消费、强主体,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扩有效投资。力争国债增发、预算内资金、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超20亿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稳住政府投资,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全力推动总投资超25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500亿元的240多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新开工项目130个左右。力争出让经营性用地超1000亩,确保“净地交付”,力促“拿地即开工”。
二是促消费升级。积极策应烟花晚会、国际龙舟赛等全市重大活动,大力开展住房、汽车、家电、餐饮等系列促销,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加快完善乡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系统,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家具家装下乡活动,提振扩大乡村消费。大力发展文旅消费,持续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推动南昌夜赣江“秋水长天”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扩大新兴消费。
三是强市场主体。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推进“个转企”,力争经营主体突破10万户。持续推进“小升规”,力争“五上”企业突破1300家。持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至少1家上市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4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四)突出改革创新,奋力推进双向开放大提效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打造新时代内陆地区双向开放的新样板、新标杆。
一是增强区域带动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度参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南昌都市圈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绿博会”“进博会”“赣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链主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新引进产业项目超70个、总投资额超300亿元,努力将“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四面逢源”的发展优势。
二是扩大营商吸聚力。以“极简办”为导向,推广“AI+政务服务”,推进第二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一网通办”“窗网融合”服务全覆盖,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全面规范惠企政策事项清单,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兑现效率,让企业“少跑快办”。加快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办法,建立健全三级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吐槽大会”“企业沙龙”“政银企”等活动,全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凝聚机制向心力。深化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推进全流程图,明确责任单位,限定时间节点,着力畅通项目立项、财政评审、招投标三大环节,做到“计划即立项,立项即启动”,实现项目早立项、早招标、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深化招商引资机制,探索构建“区政合一”大招商体系,突出“专业选商+行业育商+全民招商”,细化全生命周期招商流程,强化人员、资金、政策等要素融合,着力打造全新产业招商新格局。深化国资国企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赋予国有企业更多经营自主权,加快推进“城投”向“产投”转变,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深化财税协同机制,加快建立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合理优化属地财税机制,充分调动属地积极性。深化补偿安置机制,启动建设南路花园二期、东城花园二期、综合安置小区等5个安置房,力促生米花园二期、铁路村安置房主体封顶,确保朱岗村安置房、南路村安置房竣工交付,积极推行“货币化”“房票”安置,努力实现征迁居民回迁安置。
(五)突出精细精致,奋力推进现代都市大更新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面向未来城市,对标国际一流,下足城市治理“绣花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努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现代都市。
一是织密交通路网。构建未来科学城“五纵五横”主干路网【20】,全力促进复兴大桥、洪州大桥、昌南大桥建成通车,持续推进320国道改扩建、洪州大道快速化、西二环绕城高速等枢纽路网,加快拉开赣江南大道南延、三清山大道南延、九龙大道南延等主干路网,积极推动地铁2号线南延,全面串联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畅通高教园区路网,加快启动狮子山大道南延、杨岐山大道南延、上饶大街西延、临川街西延、会仙坛街西延、宜春大街西延6条路网。畅通VR科创城及产业园路网,加快启动龙虎山大道南延、临溪路、科创大街、中央湖大街4条路网和“一上跨两下穿”涉铁工程【21】。畅通内部循环路网,全力打通赣江北大道匝道、红谷南大道跨水桥等4条断头路,加快建设学校、医院、安置房周边20条支路网。提升改造70条100公里农村公路,实现县乡道“白改黑”全覆盖。
二是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推动马咀山湿地公园精美呈现,精心绣出一幅依山就水的“江畔大草原”风光画卷。高标准打造“四纵四横”园林绿化示范路【22】、“席地而坐”城市会客厅示范点。完善建设10个城郊公厕。多渠道增加停车泊位,力争新增100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探索布局“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23】。力争新一轮城中村改造项目,提升改造5个以上城镇老旧小区。大力推广“物管城市”,持续创新“三合一”养护机制【24】,深入推进“马路本色”行动【25】,新建改造红岭花园、龙岗花园等6个垃圾中转站,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水平。深化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强力整治违章建筑,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三是擦亮生态底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力申报省级生态区,统筹抓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赢蓝天攻坚战,强力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渣土运输、露天焚烧,力争空气优良率、PM2.5浓度持续好转,跻身省市前列。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两江、两湖、八河、六库、三水系”【26】等重点水域管护,确保赣江入河排污口、排水单元整治销号率100%,全面落实前湖水系治理十条,全力守护赣江最美风景线,持续巩固“拥江抱湖、依山傍水”秀美风光。坚决打赢净土持久战,积极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六)突出夯基融合,奋力推进农业农村大蝶变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积极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补齐设施短板。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用地,有序规范农民建房、设施农用地。加快建成26个行政村自来水工程,实现农村“放心水”全覆盖。加快建成63个水利设施项目,投入2.3亿元建设流湖大堤涝区排涝、迴栏圩涝区排涝项目,实现农村水利设施提升改造全覆盖。全面完成130座农村桥梁安全检测,实现农村临水临崖、桥梁隐患整改全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村村通公交”。
二是美化人居环境。高标准打造22个共同富裕样板村、126个新农村建设点。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程,加快建成7个农村污水处理点。全面推进路域、水域和主干道沿线村庄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优化改造镇村垃圾收集点,切实提升垃圾清运能力。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动村庄面貌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三是振兴乡村产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8400亩,稳定粮食作物面积22.16万亩以上,完成冬种油菜3.57万亩以上,确保粮食安全。统筹2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升级改造,建成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加快培育省市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集体土地综合开发,保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低超35万元。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强化产业支撑,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七)突出民生福祉,奋力推进社会事业大发展
坚持优质均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夯实民生基础。突出就业优先,常态化举办百场校招活动,统筹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力争新增留区就业大学生超7000人。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力争新增职业技能培训人员超4000人。加快培育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积极推行“共享人事经理”服务。全力打造红谷滩“零工市场”,高标准建设一批“就业之家”,广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努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突出老幼优养,力促泰康之家·赣园养老社区全面竣工,加快建设区级综合康养中心,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大力推广社区幸福食堂,探索打造“一老一小”幸福院,不断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广泛布局社区托育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超4个。突出保障优质,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拓展退役军人“尊崇工作法”,高标准建设区残疾人之家。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提质增效,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参保信息,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持续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力促建成南昌技师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持续建设石钟山路学校等5所中小学校,启动建设红谷滩区K9学校、朱岗花园规划学校、九龙明珠规划小学、西客站小学,全力推进狮子山学校、红谷南大道学校、红谷滩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学,积极推动九溪嘉园等4所幼儿园开园。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大力实施“三名工程”【27】,全面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有序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建好人民健康医疗,加快建设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建设省疾控中心、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九龙湖分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九龙湖分院、省人民医院九龙湖院区、市洪都中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异地搬迁生米中心卫生院。积极引进民间中医名医,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做好人民乐享文体,大力丰富孺子书房、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文化站点功能内涵,积极开展“三送工程”【28】,高效组织优秀群众文化作品巡演、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着力构建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
三是创新基层治理。严守安全底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持续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人员伤亡数全面下降,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建设宜居社区,积极打造“家门口、一站式”高品质社区服务中心,试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优先集聚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群众急需紧缺服务,着力打通服务联系居民“最后一公里”。稳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不断提升社区网格化治理水平。深化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积极打造沙井司法所、凤凰洲司法所等特色旗舰司法所,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化解经济金融、房地产风险,全力守护平安红谷滩。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是“政之所向”,为民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4年,我们将积极筹集各类资金,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其中,遴选了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最讲政治、最讲法治、最讲服务、最讲实干、最讲勤廉”贯穿本届政府工作始终,全力推动政府工作走前列、创一流。
一是打造最讲政治政府。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总书记有号令、省市有部署、区委(党工委)有要求,政府有行动。
二是打造最讲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八五”普法,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持续规范行政应诉,主动落实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社会监督,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打造最讲服务政府。坚持“群众吹哨、政府报到”,着力把“12345”热线打造成政务服务“总客服”、利企便民“暖心线”。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四是打造最讲实干政府。坚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持续发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工作作风,始终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坚定走在省市发展前列,充分彰显首府首区担当。
五是打造最讲勤廉政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发挥统计监督、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坚持勤以为常、业精于勤,大力弘扬“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坚决纠治“四风”突出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谷滩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五经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2】“五上”企业:指五类法人企业,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3】“山海计划”:“山”代指建筑业央国企子公司;“海”代指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
【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5】独角兽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备受投资者青睐等属性的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②估值≥10亿美元;③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6】瞪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增长率与创新能力条件。
【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8】“楼小助”:以党建引领凝聚商圈各类人员、资源,统筹基层党组织、税务、消防、警务等多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共同服务楼宇经济发展。
【9】“席地而坐”城市会客厅:指公共场所达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绿化绿地见景致”等标准。
【10】“物管城市”:将封闭式小区外围的环卫、绿化等所有城市管理业务统一发包给专业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管理服务的城市管理模式。
【11】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指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
【12】“三清三拆”:“三清”即清垃圾、清杂物、清沟渠;“三拆”即拆乱搭乱建、拆废旧危房、拆废弃猪牛栏。
【13】“七大行动”:包括打击“两无”专项治理行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攻坚行动、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强化日常安全监管攻坚行动、重大风险隐患治理攻坚行动、提升公众安全意识攻坚行动、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攻坚行动。
【14】“四下基层、三访三促”:“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三访三促”即访城乡群众促治理提效、访市场主体促发展提质、访一线干部促作风提升。
【15】“六大片区”:《未来科学城概念规划》提出的“总部服务区、智慧文旅区、智慧生活区、数字创新区、科教创新区、智能制造区”。
【16】“7510”行动计划:“7”指“3+2+2”产业链,即现代金融业、商务商贸业、建筑业三大优势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展业两大新兴产业链,高端智能制造业、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两大未来产业链;“5”指产业基金、高端商务、智能建造、VR产业、智能装备等五大集群;“10”指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收、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
【17】“红圈”律师事务所:代指中国最顶级的律所。
【18】“稻+X”综合种养模式:指充分发挥水稻与鱼、虾、鸭等动物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增肥保肥、降低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等),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多产、一季多收”,是一种绿色生态生产模式。
【19】“亩均论英雄”:每亩用地产生的税收、营业收入等综合效益。
【20】未来科学城“五纵五横”主干路网:“五纵”即赣江南大道、三清山大道、九龙大道、龙虎山大道、狮子山大道;“五横”即南昌大道、复兴大道、洪州大道、绕城高速、G320国道。
【21】“一上跨两下穿”涉铁工程:“一上跨”即三清山大道上跨铁路枢纽西环线工程;“两下穿”即龙虎山大道下穿铁路枢纽西环线工程、赣江南大道下穿铁路枢纽西环线工程。
【22】“四纵四横”园林绿化示范路:“四纵”即赣江大道、丰和大道、凤凰中大道、九龙大道;“四横”即绿茵路、怡园路、北龙蟠街、南龙蟠街。
【23】“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指由分布式光伏、用电电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组成的小型自我供电系统,也可称为微电网。
【24】“三合一”养护机制:把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市政维修三项城市管理工作由一家单位或企业负责,全面处理,合理分配的养护模式。
【25】“马路本色”行动: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全覆盖开展马路冲洗、人行道洗刷、机动快速保洁、环卫设施高标准养护,做到道路无泥沙灰尘、标线清晰、人行道无灰沙油渍污染、环卫设施干净整洁,显现本色。
【26】“两江、两湖、八河、六库、三水系”:“两江”即赣江、锦江;“两湖”即前湖、九龙湖;“八河”即流湖河、石埠水河、乌沙河、夹河、青山水河、茶陂水河、罗山水河、朱坊水河;“六库”即霞源坊水库、闵家垅水库、铁路水库、夫子岗水库、潼溪水库、茶陂水库;“三水系”即华南城水系、红角洲水系、云溪水系。
【27】“三名工程”:名校、名校(园)长、名师培育工程。
【28】“三送工程”: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